走不尽得蜿蜒沟壑,走不尽得荒凉大山,走不尽得尘土“公路”,汇集,成就大西北的主色调。
扬场,本就是一个打劳动量的生产工作,几家人一起合伙做,
既轻松,又能拉家常,在拉家常中手上的活不知不觉就干完了。
有人住过吗?大西北却是常有。再看看那些豪华别墅,
你信这是在同一个国家吗?
二牛抬杠,只不过这里最常见的还是二驴抬杠,两千年的存在。
吃午饭了,没有食堂,那就在教室门前的台阶上吧……好饿!!
毛驴,像城市里的小轿车,哒哒哒,声声悦耳,一样的骄傲与不屈。
归来,总不会空手而回,肩扛手提,满载生活艰辛与收获的喜悦。
大西北,常见的是只有妇女儿童在田间劳作。而男人是要打工养家的,
常年不在家,只有在节假日或许才能回来。
苜蓿,牛羊的粮食,一样要靠我们一把把割回来,铡碎。
大西北的市场,没有琳琅满目的海货洋货,有的只是日常的所用之物。
而抓个猪娃子,是这里人家的必需。
背,是大西北主要的运载形式,年复一年,日复一日。
割麦小憩,西瓜是最可口的食品,解暑解渴,
宛如丰收的麦穗,一样的令人欢喜。
耕种归来,肩负耕具,满心期待。
耕种归来,踏着满是尘土的道路,满身疲惫,满心期待,
或许今年是一个风调雨顺的年景。
放牛,在这里是常见的生活画面,天高云淡,草长莺飞。
高高甩起的连枷,筛子,簸箕,箩,最基本的生产工具。
人力架子车——大西北的运载汽车,拉的拉,推的推,团结就是力量。
玉米,只有人工去收割,剥皮,机器在这里很难有地位。
耧车,好古老的名字,谁还记得它出自哪个年代,这里,依然存在。
割麦,在这里,不分男女老少,都会参加,天不亮到地里,
直到看不见才回家,更有人家,日不出而作,日落而不息。
这里的求学路,总是翻山越岭。
一天的耕地,老牛已经很累,大西北的人能为老牛减轻一点负担是一点吧。咱这里,老黄牛的地位很重要,是正真的家庭经济支柱。
扬场,在脱粒机盛行的年代,还有多少人记得,或是会做。
评论